離開林口長庚的小兒 來到壢新的RCW
兩個迥然不同的地方

壢新是地區醫院 人力資源無法和醫學中心相比
護士人數不足 只能以護佐輔助
住院醫師不夠 所以到處都是NP
但這裡的管路設備新穎 不像長庚一樣強調勤勞樸實

不管PI還是NI
絕大多數的孩子 都是父母的寶貝
受盡關愛與期盼
他們為孩子的病情歇斯底里 責怪懷疑醫護人員

RCW是個時間靜止的單位
十多床的病人 只要有誰能夠回應外界的聲音就是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了
OHCA來的 COPD的
每天的例行公事是翻身 抽痰 給藥......
有些人的家屬 每天都來
有些人的家人 從不見蹤影

課堂上老師描述的RCW
是個會努力替病人脫離呼吸器的地方
是個即使長期呼吸器 卻能有尊嚴有生活品質的地方
這樣的溫情確實存在 只是很少發生
不是RT不努力 而是很多人不可能脫離


記得大一參加營隊的時候曾經跟朋友說過
我只想帶小朋友的營隊
因為 小孩才有可塑性 才有改變的可能
我們應該幫助有希望有未來的人
而不是垂垂老矣 僅剩幾餘年的老人
我無法理解那些到偏鄉進行醫療服務隊的社團
既不歡樂也無意義


經歷了重症實習 以及後來的小兒實習
再到現在的長照實習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 在小兒的那四週
我發現 雖然baby很可愛 我卻沒有原先以為的那麼想在這樣的單位工作
小兒的呼吸照護極重要 著實能夠影響其一生的肺功能
是個與我大一時的想法非常吻合的地方

站在RCW的病房裡 我想
因為那些孩子已經得到足夠的愛了
無論是醫生 護士 還是RT
他們的現在以及未來 大家都在乎

可是那些長年臥床 痛苦生活的老人們
關心他們的人 卻寥寥可數
人們對自己的父母 與自己的孩子 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親情


才發現 如何讓年長者善終才是我想做的事
我還是覺得成人的痰液 排泄物的氣味很噁心
但是
當他們用顫抖的手 回握你
用佈滿皺紋的臉龐 對你露出孩童般的笑
那種感動 是再可愛的baby都無法比擬的



人生走到最後 到底該用什麼方式結束才最好
最後一站 又有誰站在那裡與你道別呢
我想替他們找到答案 讓這一趟旅程有完美的結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ly822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